实盘股票配资操作
股票有杠杆吗 IPO周报:3家终止审核,锦艺新材实控人存大额负债
2月10日~2月16日当周股票有杠杆吗,沪深交易所有3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核,均为撤回申请材料。
其中,申报沪市主板的为威邦运动科技集团股份公司(下称“威邦运动”),申报科创板的为苏州锦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锦艺新材”),申报深市创业板的为成都正恒动力股份有限公司。
具体来看,锦艺新材申报IPO后存股权转让纠纷,实控人存大额负债,且存在主要客户相对集中及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;威邦运动则存在业绩连续下滑,依赖单一客户的情形。
另外,2月13日,申报沪市主板的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过会,成为蛇年首家IPO过会企业。
锦艺新材实控人存大额负债,IPO终止触发部分对赌条款恢复
锦艺新材的IPO申请早在2022年12月30日就获得受理,2023年1月20日进入已问询环节,不过一直未披露问询与回复相关信息,也未有进展,直至2025年2月13日宣告终止审核。
而就在2023年1月28日,因股权转让纠纷,三名原告丁果、张新平、张新苗起诉郑州锦谋、陈航斌、穗合投资、哇牛制享、锦艺新材,要求撤销郑州锦谋与穗合投资、哇牛制享的股权转让行为,要求后两者返还已受让股权。
事件起因是,2021年7月31日,郑州锦谋分别与穗合投资、哇牛制享签署《股权转让协议》,郑州锦谋将其所持有锦艺新材5.74%股权以1.03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穗合投资;郑州锦谋将其所持有锦艺新材2.22%股权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哇牛制享。此次股权转让价格为11.81元/注册资本。
原告诉称郑州锦谋低价转让股权、郑州锦谋与陈航斌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等情形。2023年9月6日,法院作出《民事判决书》,认为理由不能成立,驳回原告诉求。后原告又提起上诉,但直到2024年底,尚未作出判决。
除了股权转让纠纷外,锦艺新材实控人的大额外债问题也受到市场关注。
在锦艺新材申报IPO之时,实控人陈锦魁个人累计的大额负债本金为3.87亿元,该等个人借款主要用于陈锦魁个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的对外投资。
陈锦魁之后采取以个人资产抵偿债务、以自有资金及投资分红偿还债务等综合方式,减少总体债务规模,截至2024年12月20日,陈锦魁所负大额债务本金规模降至2.60亿元,按照陈锦魁与债权人协商的借款利率计算,另有应付利息805.42万元,负债到期时间为2025年12月至2028年12月不等,债权人为陈锦魁的亲属、朋友和陈锦魁所在的广州市福建福州商会,债权人合计43名。
此外,锦艺新材存在主要客户相对集中及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。根据招股说明书,2021年度~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(报告期),该公司向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.07%、56.95%、62.58%和66.63%。
同期,该公司第一大客户台光电子毛利贡献占比分别为35.29%、34.41%、48.54%和60.06%,其中2024年1-6月台光电子对公司的毛利贡献占比超过50%,锦艺新材存在对单一客户台光电子的重大依赖。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,锦艺新材此次IPO终止审核,该公司及全体股东的部分“对赌”条款将随之恢复。“虽然公司未作为对赌条款的义务人,但如触发对赌恢复条件,则仍可能对公司股权结构和日常经营稳定造成不利影响。”锦艺新材称。
威邦运动业绩持续下滑,依赖单一客户
与锦艺新材类似,威邦运动也存在客户集中度高、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。
威邦运动主要产品包括地上泳池核心配件、户外运动产品以及充气运动产品核心配件等,主要客户包括荣威国际、明达实业、GCI等知名企业。
2021年度~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(报告期),威邦运动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.58%、98.19%、97.40%和97.58%,客户集中度较高。
威邦运动主要客户为荣威国际,报告期内其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7.94%、79.04%、69.12%和74.88%,构成对荣威国际重大依赖。
2021年度~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,威邦运动营业收入分别为31.88亿元、23亿元、14.38亿元和9.12亿元,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.46亿元、3.62亿元、2.15亿元和1.53亿元。
以此来看,威邦运动的营收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自2022年开始下降。该公司称,2022年度和2023年度由于俄乌冲突导致欧美地区的经济形势变化,通货膨胀严重、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下降,因此公司的营业收入因销量下降而同比减少。
威邦运动同时称,2024年1-6月,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开始回暖,行业发展及公司业绩开始逐步回归先前的正常增长态势,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.04%。
该公司提示风险称,如果未来宏观经济、产业政策、技术发展、行业竞争格局、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等外部因素及公司经营策略、技术研发、市场开拓、质量管理、售后服务、内部控制、人力资源等内部因素,出现一项或多项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,公司将有可能存在收入持续下滑的风险。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
黄思瑜股票有杠杆吗
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